第6章

小说:大明:我朱标,真长生了 作者:兵峰所指 更新时间:2024-11-14

深夜。

御书房。

朱元璋捶着有些酸痛的腰背,刚接收到锦衣卫佥事的密报,忍不住从堆积如山奏折中,拍案而起,大笑出声:

“哈哈!什么?咱标儿一言不合杀了御史中丞?”

“啥罪?他查到那涂节刚拿了第七房小妾的事了?还是说,看不顺眼那涂节总是顶嘴话多?”

他身旁侍卫统领二虎,把密报递了上来。他不由地念起来:

“他杀完人,还对胡惟庸说:若不杀人如麻,铲奸除恶,又怎知我此心光明,一心向善?”

“好胆!好胆!哈哈哈!懂杀人,就不愧是咱好大儿!”

“由头都没找?没事,二虎,你去抄了涂节家,罪名就是他党同伐异,肆意栽赃,把他家田统统没入官田!”

这时。

御史大夫陈宁官帽都没戴,官袍脏污,气喘吁吁,刚噗嗵跪在朱元璋面前,刚要说话。

朱元璋已经斥喝二虎:“让他闭嘴!咱不想听任何说咱好大儿标儿的坏话!拉下去!”

二虎直接快步冲到陈宁跟前,啪啪啪就掌嘴,直把陈宁打得脸颊高高肿起,却还闷哼着不敢说话。

半个时辰后。

“怎么了?怎么了?”马皇后在从马上要嫁李善长儿子李琪的亲闺女怀安公主,口中接听到消息后,赶紧跑来了,责怪问道:

“重八,我也从标儿他妹妹那里听到消息了,你儿子标儿不安罪责就无故杀人,还把这堂堂御史,弄在什么木牛流马的火车上耍玩了两个时辰,你就不能听听臣子诉诉苦吗?”

朱元璋还乐呵地反问:

“听什么听?听什么听?标儿杀人,定是那人该杀!”

“朕早有让标儿全面监国之心,明年就索性让标儿全权接管!杀个人这贼眉鼠眼的还来告状?”

“来人啊,拉出去,把这胆敢说我标儿玩物丧志的陈宁,给我拉出去砍了!”

“也让天下人看看,咱老朱是玩人头丧志!”

陈宁哪怕平素里骄横,此刻也吓得浑身哆嗦,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拼命求饶:

“陛下,陛下饶命啊!臣恬为御史,直言进谏乃是御史职责所在啊!太子殿下他,他责罚微臣,乃是理所应该,理所应该的!臣来拜见陛下,是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啊!”

“恭喜陛下,得获英明神武、武功盖世的雄主储君啊!陛下明察啊,臣真是来恭贺陛下的!”

侍卫已经一拥而入了,在马皇后挥手中,又退了出去。

朱元璋怒问:“什么恭喜?巧言令色之徒,拉出去砍了,砍了!”

问马皇后:“这个也不该杀,那个也不该杀,这些整天糊弄朕的狗官们,哪个不该杀?”

马皇后也大声问:

“朱重八,这事情也我听说了,标儿你是不是太娇惯了?涂节不过是劝他别再玩物丧志,不该任用哪一些什么神工营的匠人,他就直接让神工营统领抹了涂节脖子。什么时候,标儿成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凶厉之人了?是不是你教的?”

“报——太子殿下驾到!”殿外,太监嘹亮尖细的通报声音响了起来。

“咦?咱这标儿,也快马加鞭赶回来了?哈哈,咱还琢磨着去中都见他一见呢!”朱元璋闻之大喜,摆袖阔步冲出殿外。

“陈宁你先起来吧。我也倒要看看,这标儿怎么这两个多月在凤阳就惯出个这脾气了?”马皇后也生气地跟出去。

“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标一身崭新的金甲金盔,不再用“父皇万安”,而是直接用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称呼,以示郑重谨拜道。

陛下与皇爷的称呼,老朱比较喜欢,皇上的称呼,老朱则除了公众场合外,一向是不喜的。

“标儿,你这一身是何意?这么隆重又是何意?”朱元璋不解问。

“儿臣已经成功制造出了火车,虽然还差铺铁轨用的水泥墩、将来代替木轮子的钢铁轮子,许多零件还需要工匠精益求精,更上一层,煤炭也需要从诸省开采运输,但,万事开头难这最难的开头已经成功了。”朱标一脸喜色出声道。

更是在马皇后的上前打量他,心疼目光中:“我儿都晒黑许多,也瘦了许多。”

“至于这金盔金甲,还请父皇找人点燃一团篝火!之后屏退左右。”朱标神秘兮兮道。

他还是在给蒸汽机锅炉加煤炭的时候,试炉温之时,发现了一件令他都匪夷所思又惊喜莫名事情——他不怕火!

那枚新手大礼包的长生道果功效,他自己都忘了,还有水火不侵这一项。

“皇爷,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先告辞。”陈宁发现朱标的眼神,正盯着他自己,他被那不怀好意眼神吓到了。

“站住!回去告诉胡惟庸,我有意将工科考试与文科、武科三科考试并用,让他协同工部,拟定一个工科考试章程来。工科取人材,文、武、工并用,才是取材之道。”朱标笑吟吟道。

他有意,让胡惟庸成为众矢之的。

要么乖乖地按他意思,弄出个全国各地录取工匠的科举考试,要么,继续作为儒生士人之首,跟他朱标明里暗里对着干,那么,就别怪他朱标不客气了。

这话,也是当着朱元璋、马皇后的面说的,自然是让陈宁这御史大夫临场发挥跟他辩驳。

“属下遵命。”陈宁已经领教了这朱标的挖坑埋人伎俩了,哪怕已经听出这是大战宣言,是正式向士子们宣战,也哪敢多言一句,恭维施礼。

“停,标儿,工科考试是何意?”马皇后倒是不解了,盯向他朱标问。

朱标知道自己这位母后,有智鉴,好书史。

身为郭子兴郭元帅义女,在濠州城读了不知多少诗书,科举考试她在洪武三年就劝朱元璋发诏令,设立开科取士了。

但刚开始时,全国大片地方被攻占,大量缺官吏,一群腐儒文臣们群起劝谏下,纷纷奏折建议本朝采用东汉时期导致州牧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察举制,再加上元朝的察举制与贵族继承制结合的前朝旧例存在,老朱不察之下,就听取了暂时大量采用察举制察举人才的建议。

察举制最大的弊端在于,地方都是地方官员察举出来的豪族大户人士,层层纽带之下,察举出来的人才,只会听从地方官安排,不会听从皇帝之令。

于是,东汉末年,就是群雄割据的状况,兵众都只听到荆州牧、豫州牧、兖州牧等诸侯之名,哪还有皇帝什么事儿?

曹丕用九品中正制,给察举制设立了品阶,也才逐渐解决了察举制的弊端。

发展到隋唐,科举制度这一先进筛选人才的制度,才算正式订立下来。

但清河崔氏、琅琊王氏等无数从两汉时期就起家,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还更兴盛,绵延几百年之久的世家门阀,还把持着朝政。

唐朝的确盛行科举取士,但唐朝多少读书人,郁郁不得志,也就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与王维等世家子弟们的同工不同酬,整个社会的上升渠道彻底被堵死。

更有了后来屡第不进的黄巢,天街踏尽公卿骨,才是斩尽世家门阀的根本之法。

朱标瞥看到,陈宁也还躬身在偷听。

他也话音里有意,淡淡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该改一改了。”